
加工精度達到 1微米的機械加工方法。精密機械加工是在嚴格控制的環境條件下,使用精密機床和精密量具和量儀來實現的。加工精度達到和超過 0.1微米稱超精密機械加工。
精密機械加工的工藝效果是:
①零件的幾何形狀和相互位置精度達到微米或角秒級;
②零件的界限或特征尺寸公差在微米以下;
③零件表面微觀不平度(表面不平度平均高度差)小于0.1 微米;
④互配件能滿足配合力的要求;
⑤部分零件還能滿足準確的力學或其他物理特性要求。








生產類型 生產類型通常分為三類
1.單件生產 單個地生產某個零件,很少重復地生產。
2.成批生產 成批地制造相同的零件的生產。
3.大量生產 當產品的制造數量很大,大多數工作地點經常是重復進行一種零件的某一工序的生產。
擬定零件的工藝過程時,由于零件的生產類型不同,所采用的加方法、機床設備、工夾量具、毛坯及對工人的技術要求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工藝基準 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
(1)裝配基準 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
(2)測量基準 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如圖32-2中的零件,內孔軸線是檢驗外圓徑向跳動的測量基準;表面A是檢驗長度L尺寸l和的測量基準。
(3)定位基準 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或線、點),在一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在以后的各個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