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基準 零件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使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及定位基準。
(1)裝配基準 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
(2)測量基準 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如圖32-2中的零件,內孔軸線是檢驗外圓徑向跳動的測量基準;表面A是檢驗長度L尺寸l和的測量基準。
(3)定位基準 加工時工件定位所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的表面(或線、點),在一道工序中只能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這種定位表面稱粗基準.在以后的各個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表面稱精基準。


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變、加工工具不變、切削用量不變的條件下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制定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必須確定該工件要經過幾道工序以及工序進行的先后順序,僅列出主要工序名稱及其加工順序的簡略工藝過程,稱為工藝路線。工藝路線的擬定是制定工藝過程的總體布局,主要任務是選擇各個表面的加工方法,確定各個表面的加工順序,以及整個工藝過程中工序數目的多少等。工藝路線擬定須遵循一定的原則。精密研磨與拋光對于金屬和非金屬工件都可以達到其他加工方法所不能達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被研磨表面的粗糙度Ra≤0.025μm加工變質層很小,表面質量高,精密研磨的設備簡單,主要用于平面、圓柱面、齒輪齒面及有密封要求的配偶件的加工,也可用于量規、量塊、噴油嘴、閥體與閥芯的光整加工。 拋光 是利用機械、化學、電化學的方法對工件表面進行的一種微細加工,主要用來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方法有:手工或機械拋光、超聲波拋光、化學拋光、電化學拋光及電化學機械復合加工等。